檢測類型安全質量檢測
價格面議
檢測周期7個工作日
樣品數量5個
報告形式電子檔/紙質檔
SENLL認證檢測
1.選樣和送樣在頭盔SNELL認證中,測試樣品由制造商選取并寄送。制造商選取能夠代表所生產產品質量的頭盔5頂或者7頂(按照M2010標準的要求,取決于在認證單元中的頭盔頭型的大小)。在寄送樣品時,制造商應該隨樣品附上Snell認證所必須的“Pre-Testing HelmetInformation Form”,該表單中包含有SNELL認證證書的持有人、產品的型號、規格(尺寸)、商標、HPI頭型、殼體和緩沖層的材料等、樣品的數量、申請檢測的種類(認證、定型、變更等)、申請檢測依據的標準、樣品的處置等信息。如果在寄送樣品時沒有一起將該表單附上,則會增加額外的溝通環|節、甚至造成檢測周期的延誤。
2.認證檢測依據的標準2007年10月10日,SNELL發布了的適用于摩托車頭盔測試的M2010標準。按照M2010標準進行的認證測試于2008年3月1日開始;按照M2010標準進行認證的標識自2009年7月1日開始購買;按照M2010版標準進行認證的頭盔產品在2009年10月1日開始進行銷售。自2011年的6月30日起,將不再按照M2005版標準進行認證測試;自2011年6月30日起,將不再發放M2005版的認證標識;自2011年的3月31日起,將不得按照M2005版標準的技術要求進行摩托車頭盔產品生產。目前為M2005版標準和M2010版標準并存的過渡時期。

摩托車頭盔GB 811-2010標準要求
交通部署在全國開展“一盔一帶”安全守護行動。為進一步提升摩托車、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安全防護水平,有效減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數.交管局要求,各地公安交管部門要加強宣傳引導,增強群眾佩戴安全頭盔、使用安全帶的意識,那么你佩戴購買的頭盔合格嗎,需要做什么標準檢測?世通小編給大家介紹下;
摩托車頭盔在不同和地區有不同的安全性評級標準,中國的頭盔檢測標準主要是:GB 811-2010 摩托車乘員頭盔,通常來說.只有符合每個地區的頭盔測試標準,通過專業機構檢測的頭盔,其安全性才有**!

IM是國際摩托車賽車協會的簡稱(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Motocyclisme),國內也稱為國際摩聯,掌管全球性的摩托車賽事,諸如MOTO GP、WSBK等等。其地位相當于賽車界的FIA,FIA旗下有F1、FE(電動方程式),勒芒24小時等等國際賽事。可以說這兩個組織是世界上兩輪和四輪有性的組織。可能熟悉四輪賽車的朋友都知道,要想參加F1,那么所有的車手裝備:手套、鞋子、賽車服、頭盔等都要符合FIA的參賽標準。如今FIM也朝著FIA的方向開始發展,將于2019年正式推出其的頭盔安全性認證標準FRHPhe(FIM Racing Homologation Program for Helmets)
也就是說從2019年開始所有參加FIM旗下比賽的車手頭盔都需要通過FRHPhe的安全標準!也就是說現有的各品牌頭盔都要重新參加測試后,才能被用于比賽,不論你之前SNELL或者其他組織測試的分有多高,統統重新來過。
FIM的測試方式是在安全帽中選取22個測試點位,在測試中隨機選取13個點位進行測試,評估其防止顱骨骨折的程度、EPS和內襯的緩沖機能,及耐穿刺測試。
特別是FIM的測試中與眾不同的是斜角45°的撞擊測試(撞錘成45°斜面),這在SNELL和ECE等其他測試中是沒有的(現行測試均為垂直碰撞測試)。主要在于測試頭盔滾動中對于車手頭部可能造成的安全性的評測。

個頭盔究竟是好是壞,達到什么條件才是一個合格的摩托車頭盔,口說無憑,各個,乃至各個不同的組織都有自己的標準,所謂的標準,就是規定了頭盔殼體能承受多大的沖擊、鏡片的視野范圍、扣帶的拉力等等各方面的數據測試等級。目前市面上比較常見且性的標準有以下7個:
1 中國GB標準
即日常我們口中所說的3C認證,中國摩托車頭盔標準要從1989年說起,89年是版,98年第二版,2010年第三版,也就是GB811-2010摩托車乘員頭盔標準一直沿用至今。國標參考了ECE、JIS、中國閩臺CNS標準。國標里明確規定,A類頭盔(即全盔和四分之三盔)應不大于1.6KG,B類盔(即半盔)應不大于1.0KG,這點對于很多國外品牌頭盔是一道坎。如果嚴格按照國標來,各方面不會差。
-/gbahdjj/-
http://www.zhouqingnet.org.cn